張作驥:社會底層 我就在裡面
2011/06/28 02:54邱祖胤/台北報導
中國時報【邱祖胤/台北報導】
電影導演張作驥獲得國藝獎,他的作品長期關注中下階層的生活及處境,充滿悲憫情懷。張作驥說:「因為我也是中下階層,我自己就在裡面。拍這些人的生活與感覺,等於是拍我自己的生活及感覺。」
他說:「我不認為拍電影是件很高尚的事,但我至今就是無法拍攝白領的題材,這跟我去買菜一定會去傳統市場,而不是去乾淨衛生的超級市場,因為傳統市場可以跟人接觸,有趣太多了。」張作驥甚至一度考慮去當計程車司機,「一天載個廿個人,把他們的故事都記錄下來。」
張作驥一九六一年生於台北,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後,一路從場記、助導、副導做到導演,曾追隨侯孝賢、虞戡平、徐克等導演一起工作。一九九六年以《忠仔》獲得亞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,轟動一時。接下來他又以《黑暗之光》獲東京影展最佳影片及亞洲電影大賞,《美麗時光》則入圍威尼斯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。去年拍攝《當愛來的時候》,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、攝影、美術設計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項。
為了忠實捕捉社會底層的脈動,張作驥對方言的學習非常投入。他不會說閩南語跟客家話,特別利用拍片學方言,當作是人生功課。他說,用這些生動的語言拍人生故事,「特別有味道。」
目前張作驥正忙於建國百年短片《穿過黑暗的火花》剪接工作,作品將於今年十月金馬影展播映,這也是張作驥首度嘗試拍戰爭片,記錄古寧頭大戰這場攸關台灣命運的戰爭,影片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,張作驥卻十分投入。
他得知獲獎後謙虛表示:「我得這個獎年紀太年輕了啦,這個獎應該是給侯孝賢(第九屆得主)、廖慶松(第十屆得主)這樣德高望重的電影前輩得的。」
不過他還是很開心,最關心的還是市場環境,「希望電影的票房能夠再好一點。」
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628/4/2u27s.html
留言列表